三維架構3D打印技術
在3D打印中,物體是逐層構建的,從而允許創(chuàng)建不需要通過諸如蝕刻或銑削的常規(guī)減成方法來制造產品。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材料科學家Julia Greer和她的團隊在3D打印機組(增材制造機)中設計了一種超薄的三維架構,這種三維架構其光束僅為納米級,太小而不能用肉眼看到。
新型3D打印機組打印出各種材料的結構,從陶瓷到有機化合物。此外,科學家也在全力攻關以突破3D打印像鎢和鈦這樣的難熔金屬,尤其是當試圖制造尺寸小于約50微米或約為頭發(fā)寬度一半的微細粉末。
更具體的描述:科學家將鎳和有機分子粘合在一起,形成一種看起來很像咳嗽糖漿的液體。他們使用計算機軟件設計了一個結構,然后通過用雙光子激光器來切換液體來構建它。激光在有機分子之間產生更強的化學鍵,將其硬化為結構的構建塊。由于這些分子也與鎳原子結合,所以鎳會結合到結構中。通過這種方式,該團隊能夠打印出三維結構,該結構最初是金屬離子和非金屬有機分子的混合物。
然后把結構放入一個烤箱,在真空室中將其緩慢加熱到1000攝氏度(約1800華氏度)。該溫度遠低于鎳的熔點(1455攝氏度或約2650華氏度),但足夠熱以蒸發(fā)結構中的有機材料,僅留下金屬。被稱為熱解的加熱過程也將金屬顆粒熔合在一起。
此外,由于該工藝蒸發(fā)了大量的結構材料,其尺寸縮小了80%,但仍保持其形狀和比例。最終的縮水是能夠讓結構變得如此之小的重要原因。在這種建造的納米結構中,印刷部分的金屬梁直徑大約是縫紉針尖端尺寸的1/1000?!?br/> Greer和她的團隊仍在提煉他們的技術,雖然他們從鎳開始,但他們有興趣擴展到工業(yè)中常用的其他金屬,例如鎢和鈦。同時,科學家也希望使用這種工藝來打印其他材料,包括陶瓷,半導體、壓電材料和其它異種材料。
本文鏈接:http://m.bjaowei.com/Read/916.html 轉載需授權!